我市创新打造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管养新模式 |
6月14日,市公运中心组织召开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现场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运中心,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据会议介绍,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涵洞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实现对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环境安全的动态监测,其具备数据整合、大数据分析、积水预警等功能,可有效提高涵洞环境安全的应急处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无电源情况下,也能以极低的功耗进行图像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实现对水位的实时监测,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下穿涵洞供电难、布线难、信号传输难问题。同时,该系统单套设备可在20分钟内架设完成,提高了监测设备安装的便捷性。此外,该系统的投用,可替代以往人工巡查和委托地方协管的管养模式,将大大减少成本支出。 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强降雨和连续性降水情况多,受台风影响较大,容易发生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积水现象,影响周边百姓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高速公路下穿通道处于偏远乡村,普遍处于无外部电源状态,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涵洞的状况,实现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早处置,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是目前市政、交通、防汛等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难题。 此次嘉兴首次运用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通过技术和管养模式创新,打造了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管养新模式,为我市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智慧化支撑,进一步夯实高速公路出行安全基石。 据悉,嘉兴全市高速公路有下穿通道520余个,根据前期摸排统计,其中比较容易积水的点位有49个,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出现严重积水现象需要封路,会对百姓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而下穿通道积水预警系统的投用,有助于我市进一步做好高速公路下穿通道积水应急处置工作,为百姓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该系统自今年初投入试运行以来,经过不断优化完善,目前已在嘉兴辖区高速公路的33处涵洞正式投用。 自试运行以来,该系统的监测效果及时、准确、全面,实现了高速公路涵洞积水隐患处理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警,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将经验判断转变为科学决策。我市将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尽早实现该系统在49个易积水点位的全覆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以“一处一方案”为原则,在全市高速公路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路段,分批实现该系统的全覆盖,争取以该系统为依托,形成可复制粘贴的高速公路下穿涵洞管养“嘉兴经验”。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