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32号提案的答复 |
章纯、陈江涌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双碳”背景下推进我市绿色航运服务体系提升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嘉兴交通的关心和支持! 一、关于“推进航道等级统一”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抢抓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内河航道建设以打造“千吨级骨干航道网”为目标,与周边省市和地区保持长期沟通和联络,协同推进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2023年全力推进19个交通强省重大水运项目,全市计划完成水运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一是抓好在建放量,加快推进浙北集装箱运输主通道、鱼腥脑航道、湖嘉申线二期、京杭运河二通道建设,新增千吨级航道15公里。二是加快项目开工,完善促开工、强督查、月通报机制,推进杭申线上半年开建。三是攻克项目前期,同步推进东宗线、乍嘉苏线“四改三”等前期工作。到2027年,我市将新建千吨级航道190公里、沿海万吨级泊位14个。 二、关于“推进岸电常态应用”的建议 截至2022年底,嘉兴全市港口岸电建设累计达到484套(其中沿海38套),全年新增95套岸电,为计划的679%,增量、存量均保持全省第一。全市累计用电次数 3.89万次,接电时间 34.03万小时,用电量68.24万度,同比增长27%,位列全省前列。我局在大力推进岸电建设改造的同时,着力推动岸电使用工作。一是做好对我市港口岸电使用补贴摸底与测算,并协调电力、发改、财政等部门,形成了财政补贴政策,从政策上鼓励水路从业对象使用岸电。二是将年度岸电设施建设与使用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县(市、区),从制度上推进督促各县(市、区)企业岸电建设与使用工作。三是对我市现有低压岸电接插件的重点泊位进行分步分批改造,全面推行岸电建设新标准。四是加强港口岸电奖补政策宣传与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岸电建设补贴操作说明,梳理申报范围与要求,设计材料模板,明确操作流程。五是配合省港航中心做好港口岸电桩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用工作,组织全市相关部门进行岸电桩使用调研,为平台应用作准备。 三、关于“推进新能源船舶应用”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动水上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不断优化调整水路运输结构,进一步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内河船型向着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引领船舶设计、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船舶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水路运输结构调整。2023年我市将淘汰船龄在15年以上、30年(含)以下的内河货船35艘以上,同时着力打造嘉兴海河联运枢纽,新增集装箱运力,大力发展内河48标箱及以上集装箱船舶,2023年计划完成新建内河48标箱及以上集装箱船舶29艘,推动组建现代化集装箱海河联运船队,并做好老旧船舶淘汰及集装箱船资金补贴方案。 二是推动新能源船舶发展。在国家“双碳”战略的驱动下,新能源船舶制造需求明显增多,目前我市拥有10家船舶修造企业,其中5家已有制造锂电池或LNG燃料动力船舶的能力,2022年我市建造了21艘新能源动力船舶。同时我市新能源船舶设计能力也显著提升,在LNG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直流技术关键设备研究等方面在省内走在前列。通过鼓励我市水上客运企业和执法部门优先使用新能源船舶,目前已建成纯锂电池客船10艘,在建客船2艘,在建执法船2艘和在建保洁船6艘。同步建立了水路碳达峰应用场景激励机制,对建造新能源船舶给予资金补助,引导中、远距离运输船舶的动力绿色化。 三是培养新能源船舶建造、检验专业化队伍。协助船舶行业协会,开展船舶制造质检员培训,解答新能源船舶制造的难点,使得船东、建造企业掌握最新的设计、建造和检验标准。同时开展《浙江省内河船舶直流配电板检验指南》编写项目的研究,为船舶检验、海事监督执法等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我局将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持续助推我市绿色航运服务体系提升。同时,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共同推进水运行业的绿色发展,为我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再次感谢你们对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6月29日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