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05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3年年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doc



2023兴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3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决策部署,以我市“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为抓手,会同各地各部门全力推进交通强市示范市建设,全市综合交通投资突破400亿大关,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百强排名中晋升至75位,鱼腥脑航道提前一季度通航获王浩省长肯定,连续三季度获强港强省考核“五星”(全省仅温州、嘉兴),全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良好。

一、交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交通建设

1.投资完成情况

1)行业口径。1-12月全市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412亿元,列全省第4;同比增长64.6%,列全省第2;完成率112.6%,列全省第5。

2)统计口径。1-12月全市完成交通投资264.98亿元,同比增长67.8%,同比增速列全省第1(排名为交通水利能源数据)。

3)各责任主体完成情况。桐乡、嘉善、海盐、平湖分别完成行业口径投资71.05亿元、38.44亿元、35.66亿元、62.24亿元,占全市完成总量的50.3%;海宁市、南湖区分别完成15.47亿元,11.55亿元,完成量排名靠后。市属国企中,嘉通集团、产业集团、市铁投集团分别完成行业口径投资26.65亿元、31.04亿元、64.17亿元。

2.主要做法

1)做好“统”的文章,高站位部署谋划。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2023年第一个全市性大会(交通强市推进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将交通重大项目推进列为重点督查事项,市政协专题召开交通强市“面对面”协商会议,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先后21次调研指导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全市上下形成“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强烈共识。加强规划引领,紧扣省政府赋予嘉兴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的使命,编制《“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获王浩省长批示肯定;全省率先印发《加快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方案》,聚焦嘉兴实际出台《加快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实施方案》,不断强化整体统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加强力量配备,实施“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全市直接参与交通重大项目的工作力量达1.2万人,尤其是针对省政府主要领导关心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专门成立了机场指挥部,抽调市级相关部门24名骨干进驻现场集中攻坚,有力推动项目于2023年4月顺利开工,完成年度投资39.3亿元。

2)汇聚“合”的力量,高质量协同作战。注重上下联动,发挥“省-市-县-行业-实施主体”五级联动机制,形成一体贯通的推进合力。如针对跨区域跨部门的鱼腥脑航道,先后赴省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10余次、与舟山市深度对接8次,最终实现提前一个月开工、提前一季度通航;为防范乍嘉苏高速推进中的维稳和舆情风险,统筹协调成立市、区工作专班,开展方案优化研究18次、入户调查885户、地推宣传32场,积极争取沿线群众理解,顺利完成社会风险评估。突出部门协作,联合发改等12个市级部门成立交通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常态化会商解决用地征迁、管线迁改等难点堵点,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征迁工作,通苏嘉甬铁路嘉兴段完成征迁近3000户,以“先停电拆桥、后迁改高压线”方式成功拆除浙北集装箱主通道28座老桥,重大交通项目电力管线迁改数量为前两年总和。创新工作方式,排定项目月度“三色图”,实现“早预警、早行动”,如紧盯杭申线航道三季度开工目标,变串联式为并联式推进前期各专项,同步编制初设和施工图设计,容缺受理施工招标文件,同时赴国家文物局主动对接,成立专班集中一周攻坚土地报批,实现按时完成招标。

3)坚持“早”的姿态,高效率破难攻坚。提速项目开工,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开工,2023年我市有省考核促开工项目12个,占全省近30%,全部于2023年四季度前开工建设,其中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一期、228国道平湖段等7个项目较省考目标提前一季度,杭申线航道、圆通物流枢纽等2个项目提前一个月,为项目投资持续发力提供了强劲动力。强化资金支撑,在财政资金紧张的环境下,市财政资金优先向重大交通项目倾斜,部门联合筹措资金,近两年累计争取政策性开发工具、专项债等超过300亿元,仅海盐争取专项债额度就超过120亿元,并在全省做典型经验交流。强化用地保障,抓住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和省“8+4”政策契机,优先布局重大交通工程,全市68个项目列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新增空间指标6824公顷,全市共有21个项目纳入省“百大”攻坚清单,其中综合交通项目17个,占比80.9%,获省以上重点保障用地指标1200公顷,仅圆通物流枢纽项目一年内完成供地1300亩。

3.当前存在问题

1)项目前期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针对在建项目和前期项目,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文保审批等因素仍然存在较大的制约性,如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东西大道桥施工涉及文保审批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周期长,预计影响投资4亿多元;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涉及110KV以上高压线迁改15条,对项目开工后的施工推进和投资放量将产生明显影响。

2)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从与市级实施主体、各县(市、区)对接情况来看,各地对明年的项目安排均进行了分析研判,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导向,完全由地方财政保障的项目面临较大的资金筹措压力,其中市本级牵头实施的机场及配套工程、快速路射线工程由于资金需求体量大(占比54.7%)将面临更大的资金筹措压力,影响项目投资的持续稳定产生。

4.下一步计划

1)锚定目标抓推进。进一步凝聚“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共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进一步强机制、聚合力,全面加快“公铁水空”联运枢纽重大项目建设,抓进度、促投资,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2)聚焦前期抓攻坚。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前谋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特别是对于2024年省考核促开工的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乍嘉苏高速改扩建、东宗线航道二期等重大项目,聚焦攻坚前期审批节点,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推进项目尽早开工。

3)紧盯要素抓保障。会同市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强化项目用地审批攻坚和用地指标保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以上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清单;会同市发改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进一步梳理分析申报专项债的可行性,加大申报力度,同时建议市级实施主体加强谋划主动性、成立专项债申报专班,合力推进;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做好快速路射线等统建资金的筹集工作。

(二)公路发展指标(公路里程)

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7599.144公里,与2022年(8246.089公里)相比减少了646.945公里,公路密度193.26公里/百平方公里(2022年210.63公里/百平方公里)。
    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428.27公里,与去年同期一致;一级公路994.89公里,与去年同期(940.8公里)相比增加了54.09公里;二级公路902.8公里,与去年同期(875.54公里)相比增加了27.2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325.96公里,与去年同期(2244.61公里)相比增加了81.35公里。三级公路1953.4公路,与去年同期(2039.16公里)相比减少了85.76公里;四级公路3319.8公里,与去年同期(3899.47公里)相比减少了579.67公里;准四级公路0公里,与去年同期(62.843公里)相比减少了62.843公里;无等外公路。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595.623公里,与去年同期(578.112公里)相比增加了17.511公里;省道523.672公里,与去年同期(165.801公里)相比增加了357.871公里。国省道公路里程1119.295公里,与去年同期(743.917公里)相比增加了375.378公里。农村公路6479.849公里,与去年同期(7502.176公里)相比减少了1022.327公里。其中:县道1529.354公里,与去年同期(1903.75公里)相比减少了374.396公里;乡道2143.187公里,与去年同期(2167.696公里)相比减少了24.509公里;专用公路94.599公里,与去年同期(97.388公里)相比减少了2.789;村道公路里程2712.709公里,与去年同期(3333.342公里)相比减少了620.633公里。

(三)水运发展指标(航道里程)

2023年底航道里程1984.63公里,与2022年相比新增了6.5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84.81公里,同比新增了21.42公里;四级航道191.46公里,同比无变化;五级航道123.85公里,同比无变化;六级航道307.54公里,同比减少了14.92公里;七级航道256.22公里,等外航道920.75公里,同比均无变化。

(四)运输装备

1.公路运输装备

202312底,我市共有公路营运车辆2.66万辆,同比下降4.24%。

1客运车辆。202312月底,全市拥有营运客车6304辆,客位21.88万座,同比分别下降0.91%、1.2%。其中:联网联控车辆(包括跨省、跨市班车、旅游包车)923辆、3.64万座,同比增长4.41%4.69%;公交化运营车辆(包括城市公交、县内班车、跨县班车)3291辆、17.41万座,同比分别下降2.4%2.37%;出租车2090辆,8360座,同比下降0.76%

2货运车辆。202312月底,我市拥有营业性货运车辆2.12万辆、吨位41.52万吨、平均吨位19.56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45%3.61%,增长3.03%,平均吨位21.30吨,同比增长10.71%

按车辆类型分,普通货车1.21万辆,吨位17.67万吨,同比下降7.15%,增长0.99%,其中厢式车3941辆,吨位3.96万吨,同比增长1.26%、2.08%;专用货车(集装箱车、挂车、罐车5821辆、吨位17.2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40%,增长6.05%;危险品运输车1638辆、吨位4.11万吨,同比增长6.64%、17.34%。

2.水路运输装备

2023年12月底,全市营运货船2331艘、163.66万载重吨、平均吨位702.10吨,同比分别下降9.12%12.67%3.9%。其中:内河营运货船2315艘、148.69万载重吨、平均吨位642.3吨,同比分别下降8.57%0.95%,增长8.34%;沿海营运货船16艘、14.97万载重吨,平均吨位9354.19吨,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3艘、9.59万载重吨,占沿海总船舶18.75%、64.06%。内河集装箱船134艘、5289标箱,与去年底增长25.23%、22.6%。

(五)运输生产

1.公路运输

公路客运:2023年,全市完成营业性客运量511万人,客运周转量8.8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5.4%、84.1%。客运量排全省第10,同比增幅排第2(浙江省增幅9.7%);客运周转量排全省第6,同比增幅排第2(浙江省增幅27.9%)。全省客运量、客运周转量情况排名见表1

1:2023年客运运输量全省排名情况

地区

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2023

同比±%

2023

同比±%

浙江省

19680

9.7

1780615

27.9

杭州市

4111

0.3

445160

-2.1

宁波市

1953

76.7

202653

59.8

温州市

4676

14.4

366450

20.7

嘉兴市

511

85.4

88837

84.1

湖州市

404

32.8

86244

58.3

绍兴市

1176

54.2

145396

80.5

金华市

1282

98.7

167966

84.6

衢州市

937

-71.4

58570

-21.9

舟山市

3287

61.4

66995

48.5

台州市

665

0.4

82005

30.4

丽水市

677

-1.9

70337

40.6

省内位次

10

2

6

2

公路货运:2023年,全市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8亿吨,货运周转量179.0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4%、16.9%。货运量排全省第5,同比增幅排第4(浙江省增幅8.2%);货运周转量排全省第5,同比增幅排全省第4(浙江省增幅18.6%)。全省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情况排名见表2。

22023年货运运输量全省排名情况

地区

运量(万                         

运周转量(万公里)

2023

同比±%

2023

同比±%

浙江省

222803

802

31422277

18.6

杭州市

35243

0.4

7496259

35.6

宁波市

50679

11.8

8102176

13.5

温州市

15692

7.8

1514871

13.2

嘉兴市

18036

10.4

1790934

16.9

湖州市

14059

6.4

1058616

9.9

绍兴市

20847

16.8

1787588

23.6

金华市

17194

8.4

1599028

16.2

衢州市

12441

3.2

2452069

7.7

舟山市

13524

11.0

1671787

17.8

台州市

18851

6.1

3025867

16.3

丽水市

6237

9.6

923082

4.0

省内位次

5

4

5

4

公路客货周转量:2023年,共完成营业性客货周转量179.98亿吨公里,同比下增长17.2%。客货周转量排全省第6,同比增幅排全省第4(浙江省增长18.6%)。客货周转量情况排名见表3

32023客货周转量全省排名情况

地区

客货周转量(万吨公里)

2022

2023年

同比±%

浙江省

26642999

31600338

18.6

杭州市

5572576

7540775

35.3

宁波市

7149519

8122441

13.6

温州市

1368460

1551516

13.4

嘉兴市

1536319

1799818

17.2

湖州市

968811

1067240

10.2

绍兴市

1454784

1802128

23.9

金华市

1385151

1615825

16.7

衢州市

2283799

2457926

7.6

舟山市

1423381

1678487

17.9

台州市

2607626

3034067

16.4

丽水市

892574

930116

4.2

省内位次

5

6

4

2.水路运输

水路客运:2023年,全市完成水路客运量345.97万人、客运周转量842.81万人公里,位居全省第3和第5,同比分别增长591.76%、363.05%,居全省首位

4:2023年水路客运量全省排名

地区

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2023

同比±%

2023

同比±%

浙江省

5093.99

115.8

56894.05

61.1

杭州市

698.49

187.9

10770.32

194.4

宁波市

189.54

39.7

653.77

22.1

温州市

157.07

111.8

2396.75

19.1

嘉兴市

345.97

591.8

842.81

363.1

湖州市

67.04

121.4

484.51

120.5

绍兴市

144.04

275.1

546.48

169.3

金华市

4.02

66.2

75.73

129.0

衢州市

2.28

308.0

28.51

219.3

舟山市

3338.67

94.3

38581.53

45.0

台州市

37.46

17.3

1945.92

17.3

丽水市

109.41

204.1

567.73

200.4

省内位次

3

1

5

1

水路货运:2023,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11204.66万吨、货物周转量236.66亿吨公里,位居全省第4和第6,同比分别增长0.19%,下降8.63%,分别位居全省第11和第11

5:20231-3季水路货运量全省排名情况

地区

货运量(万吨)                         

货运周转量(吨公里)

2023

同比±%

2023

同比±%

浙江省

116512.46

5.7

116419858.21

9.7

杭州市

8924.52

18.4

5061379.30

1.7

宁波市

33231.16

6.2

45326074.65

12.6

温州市

6058.34

3.2

5770302.90

15.7

嘉兴市

11204.66

0.2

2366604.88

8.6

湖州市

9155.49

6.2

1438287.99

8.1

绍兴市

2062.44

10.0

481679.47

11.3

金华市

41.13

15.0

7094.12

27.8

衢州市

72.54

54.4

14359.71

23.1

舟山市

32790.91

6.2

37969939.79

12.6

台州市

12705.12

0.6

17967810.81

1.3

丽水市

266.13

5.8

16324.59

5.4

省内位次

4

11

6

11

水路客货周转量:2023年,全市完成客货周转量236.70亿吨公里,位居全省第6。同比下降8.6%,同比位居全省第11

6:2023年水路客货周转量全省情况排名

地区

 客货周转量(吨公里)

2023

同比±%

浙江省

116448305.24

9.8

杭州市

5066764.46

1.8

宁波市

45326401.53

12.6

温州市

5771501.27

15.7

嘉兴市

2367026.28

-8.6

湖州市

1438530.24

8.1

绍兴市

481952.71

11.3

金华市

7131.98

28.1

衢州市

14373.97

23.1

舟山市

37989230.56

12.6

台州市

17968783.78

1.3

丽水市

16608.46

6.6

省内位次

6

11

3.水运经济主要特点

1)水路客运

2023年我市水路客运总量达345.97万人次,同比增长591.76%;完成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842.8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63.06%。客运两项重要指标的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创近三年新高。2023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构建多层次水路交通新格局,不断打造高品质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已成功打造了1条部级精品航线,2条省级精品航线,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水路观光条件。全市部分航线客流量呈“井喷式”增长,其中南湖景区迎来水上客流历史高峰,2023年水上旅客运输量达136.30万人次,同比增长434.46%;乌镇景区2023年水上客流量达109.34万人次,同比增长362.01%;西塘景区2023年水上客流量达54.19万人次,同比增长367.77%。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乘船旅游观光需求,指导企业不断提升水路客运运力水平,积极推动客运船舶运力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水路运输企业8家,客船393艘(含手摇船),5373客位。

2)水路货运

2022年12月开始,海盐县陆续出现海运企业转卖、注销船舶等情况。10艘船注销,运力注销21.5万吨,其中1万吨以上船舶8艘。同时,注销了多家海运企业,即浙江嘉能物流有限公司、浙江汇鑫海运有限公司、嘉兴锐洋物流有限公司、嘉兴卓航海运有限公司。今年2月浙江际翔海运有限公司获批交通运输部5000载重吨的成品油船运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海盐县部分流失运力。截止12月底,全市拥有沿海船舶16艘,14.97万载重吨,平均吨位9354.19吨,为去年同期47.06%、40.22%、85.45%。其中1艘为浙江神华海运有限公司船舶,自今年3月起以外贸东南亚线为主,主要货种煤炭,有助于提高全市货物周转量增长。11月,煤炭市场转入传统消费旺季,制造业生产稳步恢复,需求企稳回升,运价稳步走高,北方至乍浦煤炭运价33元/吨。12月,寒潮和大风天气增多,船舶周转效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运力调配将产生明显影响。天气寒冷居民取暖需求将持续推涨煤炭运输需求,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北方至乍浦煤炭运价49元/吨。2023年内河运价与2022年基本持平。上海松江至桐乡黄沙运价12元/吨,富阳至桐乡石子运价32元/吨(过闸排队成本),乍浦至桐乡煤炭运价9元/吨。

3)下阶段展望

一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11月,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嘉兴市财政局联合对《嘉兴市内河48标箱及以上集装箱船舶补助工作方案》、《嘉兴市内河老旧运输船舶拆解补助工作方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文,全年共完成新建64T集装箱船舶 31艘,另4艘在建;老旧船拆解35艘。继续做好2023年碳达峰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及2024年老旧船舶拆解、48标箱及以上集装箱、新能源船考核任目标相关工作。推进《2023-2025嘉兴市水运服务业发展补贴奖励方案》政策落地、做好2023年海河联运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努力推动海运业快速发展。3.部省市企共建助推企业运力更新,全省首艘千吨级内河危险品船舶即将投入运营。12月25日,浙江首艘1000吨级的内河危险品船舶“众安021”向市港航中心申请办理船舶营运证。多举措优化提升全市水运运力。

二是水路客运将实现稳增。近年来,随着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交通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嘉兴水上旅游客运得到快速发展。我市先后结合“红船起航地”、“运河文化”、“城市景观游”等特色,立足“交旅融合、快旅慢游”,已成功打造了1条部级精品航线,2条省级精品航线。下一步,嘉兴港航将在总结精品航线创建工作成效基础上,不断创新水路旅游服务产品、提升水路旅游服务质量,培育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内涵丰富、品质精良、安全绿色、游客满意的水路旅游客运品牌,助力打造交旅融合“嘉兴品牌”,推动全市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     

(六)内河港口生产

1.前三季度港口吞吐量数据

2023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581万吨,同比增长15.41% :上年同期为12633万吨。完成进港货物吞吐量12384万吨,出港货物吞吐量2197万吨。

2023年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8.87万TEU,同比增长35.21%:上年同期为50.93万TEU

2.港口吞吐量简要分析

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受假期放假和供需需求变化的影响,起伏波动较大。嘉兴内河港1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52.63万吨,同比下降33.72%。嘉兴内河港2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26.65万吨,同比上升73.40%。嘉兴内河港3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50.93万吨,同比上升17.31%。嘉兴内河港4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06.07万吨,同比上升22.32%。嘉兴内河港5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14.39万吨,同比上升10.92%。嘉兴内河港6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19.83万吨,同比上升15.16%。嘉兴内河港7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64.81万吨,同比上升15.72%。嘉兴内河港8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45.93万吨,同比上升21.15%。嘉兴内河港9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449.50万吨,同比上升22.01%。嘉兴内河港2023年10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46.27万吨,同比上升23.65%。嘉兴内河港2023年11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89.29万吨,同比上升15.15%。嘉兴内河港2023年12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14.28万吨,同比上升12.17%。全年吞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其他月份相比,一月份吞吐量偏小,是因为一月份受到疫情影响,和春节放假企业停工时间较长的影响。二月份各港口生产企业春节后逐步复工,从三月份开始各个企业恢复正常生产,随着对货种需求的增加,以及海河联运政策的支持,吞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0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46.27万吨,单月嘉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一千五百万吨,突破历史纪录。

 

3.港口主要货种吞吐量

以下为主要货种吞吐量增减情况。

1)煤炭及制品吞吐量有所上升,2023年全年嘉兴内河港完成吞吐量698.41万吨,同比上升1.36%(去年同期吞吐量为689.07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4.79%。    2)钢铁吞吐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年嘉兴内河港完成吞吐量1083.28万吨,同比上升16.72%(去年同期吞吐量为928.08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7.43%。

3)矿建材料吞吐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年嘉兴内河港完成吞吐量9326.70万吨,同比上升17.21%(去年同期吞吐量为7957.00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63.97%。

4)水泥吞吐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年嘉兴内河港完成吞吐量935.33万吨,同比上升27.47%(去年同期吞吐量为733.77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6.41%。

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8.87万TEU,同比增长35.21%。集装箱吞吐量稳步上升。随着码头外贸出口业务量的不断拓展、开发,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趋势。以浙江海港嘉兴内河港务有限公司 为例,德清长兴线路加密,集装箱吞吐量涨势明显,该企业一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万TEU,二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7万TEU,三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万TEU。四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2万TEU。五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万TEU。六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4万TEU。七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0万TEU。八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9万TEU。九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3万TEU。十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9万TEU。十一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9万TEU。十二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万TEU。

4.港口生产趋势

嘉兴内河港2023年全年,随着对货种需求的增加吞吐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再加上企业生产情况不断向好,订单量增加,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趋势。集装箱企业受当地企业生产情况影响较大,总量也保持增长。因此预测2024年港口吞吐量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缓的增长,增速相对稳定。

(七)嘉兴港港口生产情况

2023年,嘉兴港港口生产运行形势持续向好。1-12月,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960.43万吨,同比增长5.44%,增速全省第(台州增速18.25%、全省平均增速5.47%);其中完成外贸吞吐量1632.61万吨,同比增长16.74%,增速全省第一(全省平均增速7.42%)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44标箱,同比增长19.29%,增速全省第(台州增速19.53%、全省平均增速7.21%);其中完成外贸箱54.74标箱,同比增长14.16%。

完成海河联运吞吐量3485.59万吨,同比增长5.25%,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97.62万标箱,同比增长25.80%。

1.港口生产运行主要特点

1)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小幅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嘉兴港散杂货基础货种稳定,集装箱实现较快增长。1-12月,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960.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4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沿海港口第二位。

分季度看,受春节因素影响,一季度港口单月生产波动较大,2月份开始主要货种煤炭、矿建材料、集装箱等单月吞吐量均有明显上升,3月嘉兴港单月货物吞吐量达1333.63万吨,同比增长27.23%,创历年单月吞吐量新高。单季完成货物吞吐量3209.95万吨,同比增长6.72%。随着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运输需求回暖,二季度港口生产保持高位运行,单月分别实现吞吐量1326.03万吨1305.08万吨和1210.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35%9.33%和12.45%,单季实现货物吞吐量3841.25万吨,同比增长16.58%。进入三季度,虽受台风及排涝影响,但全港单月货物吞吐量依然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单季货物吞吐量达3553.22万吨,同比增长5.75%。四季度,全港单月货物吞吐量维持1100万吨左右,单季实现3356.01万吨,因同期基数较高,同比下降6.2%。





 


 

 

 

2)外贸货物吞吐量保持大幅增长。

1-12月,嘉兴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32.61万吨,同比增长16.74%,增速居全省沿海港口首位

总体来看,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集装箱等外贸吞吐量中权重较大的三个货类均有较快增长,推动嘉兴港外贸吞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来嘉兴港腹地临港化工新材料产业产能利用率较高,如三江化工EO-EG项目生产充分美福石油产能优化提升,新增石脑油产品,2023年嘉兴港外贸石油、化工吞吐量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1-12全港完成外贸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402.49万吨,同比增长31.62%,完成外贸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383.50万吨,同比增长8.07%。外贸集装箱方面,近洋航线发展稳定,1-12月日本线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09453标箱,同比增长41.22%;港口企业箱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全方位物流战略合作,探索海河联运直接服务企业的模式不断优化,同时浙北腹地市场外贸出口用箱保障不断提升,为外贸出口箱量增长奠定基础。1-12月嘉兴港完成外贸集装箱(重量)吞吐量692.50万吨,同比增长18.22%。

 

 

3)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

1-12月,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44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19.29%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沿海港口第二位。前11个月,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19位,增速位居全国前20强港口首位。

港口集装箱企业方面,得益于上港集团在空箱保障、母港服务、费率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上港集团独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发展迅速,重箱出港量进一步提升1-12月,上港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55万标箱,同比增长40.29%,出港重箱22.40万标箱,同比增长35.53%。海港集团加强航线开发,成功打通浙北至东北内贸外运运输通道,同时紧盯光伏、化纤、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货源,全面提升集装箱业务量1-12月,海港集团嘉兴港务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4.89万标箱,同比增长16.61%。

 

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新增下沙、合肥等7条航线,全港海河联运航线增至29海河联运船舶运力有力提升,七星、宇石、尖山、德清、长兴、东洲等精品航线得到有效保障港口企业加大箱源开发,为外贸生产企业制定个性化“海河联运”物流运输方案;乍浦至芜湖、宇石两条64标箱集装箱船通航,为海河联运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1-12月,全港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97.62万标箱,去年同期增长25.80%;其中外贸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7.73万标箱,同比增长25.22%。

 

2.主要货种吞吐量分析

2023年,煤炭、矿建材料等传统货种依旧是嘉兴港主导货种,占吞吐量总量比分别为34.46%和22.63%,占比逐年微量下降。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占吞吐量总量的8.40%,比去年的占比8.7%略有下降。集装箱占比20.93%,比去年上升2.83个百分点。

 

货物进出港结构基本稳定。2023年,嘉兴港进港货物9443.47万吨,出港货物4516.95万吨,进出港比例为2.09:12022年的进出港比例2.16:1相比基本不变。分货类看,嘉兴港主要货种中,煤炭及制品、石油、矿建材料的进出港比例分别为2.57:1,4.16:1和1.58:1,化工品进出港比例较大67.4:1,集装箱的进港量出港量基本一致比例为0.77:1


进港量(万吨)

出港量(万吨)

全港

9443.47

4516.95

煤炭及制品

3462.99

1347.41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720.42

173.06

钢铁

442.61

0

矿建材料

1934.18

1224.51

化工原料及制品

1155.21

17.14

集装箱(重量)

1267.93

1653.62

1)煤炭及制品。1-12月,嘉兴港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4810.4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0.88%。一季度,煤炭价格快速下跌,贸易商及电厂终端采购积极性不高加上腹地企业开工率维持较低水平,煤炭用量较往年大幅减少1-3月,全港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068.93万吨,同比下降15.39%二季度,工业用煤上涨,6月开始迎峰度夏,叠加大秦线集中检修,4-6月全港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325万吨,同比增长17.11%。三季度是电力消费旺季发电量增加带动电厂煤炭库存消化,但由于前期供给宽松,库存仍处于近年高位,7-9月全港完成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1214.85万吨,同比下降0.0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四季度全港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201.62万吨,同比下降2.61%。

2)石油、天然气及制品。1-12月,嘉兴港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89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41%。原油与汽油价格相关性走弱,供需主导作用更为明显,汽油价格受国内疫情后消费复苏带动,1-12月,全港完成成品油吞吐量569.7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30%

3)矿建材料。1-12月,嘉兴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3158.69万吨,同比增长1.91%。由于市场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行业未明显恢复,矿建材料需求增长乏力。一季度,矿建材料吞吐量延续2022第三季度以来的上升趋势,单季全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791.20万吨,同比增长52.86%。二季度,全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958.94万吨同比增长17.82%。三季度,全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736.47万吨,同比下降4.4%。四季度全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672.08万吨,同比下降32.63%。

4)化工原料及制品。1-12月,嘉兴港完成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1172.35万吨,同比增长1.77%。一季度,嘉兴港腹地化工企业连续生产,生产拉动力明显,传化公司等重点企业新增产能,信汇新材料等企业市场回稳,对化工原料及制品需求增加单季完成吞吐量330.72万吨,同比增长6.25%进入二季度,随着下游部分重点化工企业检修,对化工原料及制品需求有所减弱,二季度完成吞吐量300.71万吨,同比下降3.63%,三季度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跌破300万吨,完成吞吐量275.57万吨,由于同期低基数原因,同比增长3.12%。四季度吞吐量仍延续上一季度下降态势,完成吞吐量265.35万吨,同比增长1.01%

3.下一阶段港口生产运行预测

2024年,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较2023年加快。在就业形势趋好、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向好、财政政策积极的情景下,预计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将稳步增长,经济整体将持续稳定恢复。微观层面,2024年嘉兴港将加快提升港口规模能级,基本建成独山港区B25B26、B21B22号泊位,及独山港区Ⅱ号港池、海盐海河联运Ⅲ区等项目,新增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200万标箱以上。同时将发挥海港、河港组合优势,加快大宗货物“公转水”、“散改集”,继续加开加密近洋航线、海河联运班轮航线,助推港产联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预计2024年,嘉兴港港口生产总体企稳向上趋势不变,集装箱吞吐量将延续上升态势,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5万标箱

(八)公路交通量情况

1.高速公路交通情况

1)国家高速

2023年年度,国家高速机动车平均速度为82.5千米/小时,v/c值为0.80,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自然数为50244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28.52%,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当量数为69455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13.01%。

国家高速路线中,交通量最大的是G60(上海-昆明高速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95193辆/日,最小的是G92(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29346辆/日。

各路线交通量情况如下:

路线
编号

路线
名称

交通

拥挤度(v/c值)

平均

车速
(公里/)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

(辆/日)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当量数

(辆/日)

G15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

0.83

72.4

57165

75106

G1522

常熟-台州高速公路

0.82

83.9

47499

66782

G1521

常熟-嘉善高速公路

0.60

75.6

32683

47988

G60

上海-昆明高速公路

0.99

90.0

95193

128291

G92

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

0.57

102.2

29324

45525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31231

2)省级高速

2023年年度,省级高速机动车平均速度为94.0千米/小时,v/c值为0.76,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自然数为38090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30.80%,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当量数为56499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14.36%。

省级高速路线中,交通量最大的是S7(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52054辆/日,最小的是S9(苏绍高速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8199辆/日。

各路线交通量情况如下:

路线

编号

路线名称

交通拥挤度

v/c值)

平均车速(公里/)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当量数(辆/日)

S11

乍嘉苏高速公路

0.62

99.5

22105

33939

S12

申嘉湖高速公路

0.77

93.5

41500

61298

S7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

0.96

93.4

52054

76611

S9

苏绍高速公路

0.13

87.2

8199

10387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31231

2.普通国省道交通情况

1)普通国道

2023年年度,普通国道机动车平均速度为57.2千米/小时,v/c值为0.45,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自然数为18225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9.53%,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当量数为24033辆/日,较去年环比增长4.21%。

普通国道路线中,交通量最大的是G320(上海-瑞丽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28690辆/日,最小的是G228(丹东-东兴公路),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12696辆/日。

各路线交通量情况如下:

路线

编号

路线名称

交通拥挤度

v/c值)

平均

车速

(公里/时)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

(辆/日)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当量数

(辆/日)

G228

丹东-东兴公路

0.74

57.1

12696

22138

G320

上海-瑞丽公路

0.58

60.0

28690

35876

G524

常熟-海宁公路

0.31

47.6

14395

18237

G525

平湖-杭州公路

0.37

53.2

15414

19869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31231

2)普通省道

2023年年度,普通省道机动车平均速度为63千米/小时,v/c值为0.54,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自然数为19826辆/日,较去年环比下降24.42%,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当量数为26433辆/日,较去年环比下降19.52%。

普通省道路线中,交通量最大的是S202(乍嘉线),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21192辆/日,最小的是S206(嘉善-余姚),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4364辆/日。

普通省道路线交通量情况如下:

路线编号

路线名称

交通拥挤度(v/c值)

地点车速(公里/时)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机动车日均交通量当量数(辆/日)

S202

乍嘉线

0.60

64.2

21192

28104

S206

嘉善-余姚

0.37

50.6

4364

6196

S211

桐乡-洞头

0.38

61.2

21071

28638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31231

3.嘉兴市公路车辆构成分析

1)车辆构成整体情况

国家高速2023年年度,国家高速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50244辆/日。其中,中小客车日均交通量36092辆/日,占比71.83%;大客车日均交通量450辆/日,占比0.90%;小型货车日均交通量3810辆/日,占比7.58%;中型货车日均交通量3447辆/日,占比6.86%;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2073辆/日,占比4.13%;特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4009辆/日,占比7.98%;集装箱货车日均交通量363辆/日,占比0.72%。

省级高速2023年年度,省级高速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38090辆/日。其中,中小客车日均交通量26475辆/日,占比69.51%;大客车日均交通量471辆/日,占比1.24%;小型货车日均交通量2161辆/日,占比5.67%;中型货车日均交通量2911辆/日,占比7.64%;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1498辆/日,占比3.93%;特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4311辆/日,占比11.32%;集装箱货车日均交通量263辆/日,占比0.69%。

普通国道2023年年度,普通国道汽车(不含摩托车和拖拉机)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18225辆/日。其中,中小客车日均交通量11943辆/日,占比65.53%;大客车日均交通量213辆/日,占比1.17%;小型货车日均交通量2301辆/日,占比12.63%;中型货车日均交通量690辆/日,占比3.79%;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728辆/日,占比3.99%;特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1186辆/日,占比6.51%;集装箱货车日均交通量115辆/日,占比0.63%。

普通省道2023年年度,普通省道汽车(不含摩托车和拖拉机)日均交通量自然数为19826辆/日。其中,中小客车日均交通量13525辆/日,占比68.22%;大客车日均交通量343辆/日,占比1.73%;小型货车日均交通量1648辆/日,占比8.31%;中型货车日均交通量956辆/日,占比4.82%;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605辆/日,占比3.05%;特大型货车日均交通量1403辆/日,占比7.08%;集装箱货车日均交通量181辆/日,占比0.91%。

2干线公路客货占比

2023年嘉兴市干线公路客货车增长率情况如下表所示:

路线

2023

2022

客车增长率(%

2023

2022

货车增长率(%

类型

年度客车交通量

年度客车交通量

年度货车交通量

年度货车交通量

干线公路

21809

17018

28.15%

8516

9706

-12.26%

普通国道

12156

10843

12.11%

5019

4956

1.27%

国家高速

36542

23898

52.91%

13702

15196

-9.83%

普通省道

13868

17873

-22.41%

4791

6913

-30.70%

地方高速

26946

17677

52.44%

11144

11445

-2.63%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谋深谋细重点工作。

(一)力打造强港强省标志性工程

强港强省重大工程为重中之重,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全力以赴推进90个重大项目建设早日建成一批,保质保量推进524国道秀洲王店至海宁海昌段、独山港区B21B22等6个沿海万吨级泊位主体工程完工破难开工一批,紧盯关键节点,加快推进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乍嘉苏高速改扩建、东宗线航道前期工作,为尽早开工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一批,全面提速建设苏台高速二期、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一期等重大项目,确保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00亿元以上;谋划储备一批,坚持高标准推进乍嘉苏线航道、新增634国道嘉兴段、沪杭高速桐乡段南移等重点项目前期研究,为尽快实施创造条件。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一方面,扬优势,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充分发挥前海后河区位优势,完善“一枢纽、八联、十通道”海河联运总体布局,加快贯通浙北集装箱运输主通道,早日实现三层集装箱通达嘉兴港通航条件。加大航线开辟、货源组织力度,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海河联运集装箱130元/标箱补贴政策落地执行。大力发展海河联运集装箱运输船队,不断增加对接嘉兴港船舶运力,引育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航运金融等机构,推动海运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短板,打通水上运输最后一公里。依托疏港公路、疏港铁路进一步放大港口能级,推动228国道平湖段全面加快建设、港区段建成通车,S207秀洲至仙居公路海盐通元至澉浦段力争开工;积极争取沪乍杭铁路支线进嘉兴港,谋划嘉兴东货场搬迁,开展铁路进港方案研究,全力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南虹大桥、桐乡凤鸣、海宁星光等内河作业区建设,推动澉浦作业区、独山海河联运II区主体工程完工,谋划提升连接重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支线航道,争取纳入国家规划,打通海河联运连接重点沿河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三)持续推进交通领域改革创新

以人民满意为导向,优化出行体验。高水平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力争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推动高速服务区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引入特色农产品、特色商品,将服务区打造成为展示嘉兴风貌的窗口。构建古镇公交客运线网体系,开通旅游专线串联乌镇、濮院、盐官、西塘4大古镇,促进交旅融合、游运联动。以强国试点为抓手,推动低碳转型。围绕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申报目标,依托嘉兴丰富的氢能资源,大力推广氢能装备,加快研发氢燃料集装箱船舶,力争尽早投用,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化转变。有序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开展市域公交一体化运营标准体系研究,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力争实现主城区新能源占比100%。以数智科技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开工杭申线智慧航道工程、浙北集装箱通道信息化项目,推动独山港区B25B26泊位Ⅱ号内河港池实现全部大型设备远程控制,迭代升级联运在线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成城市绿色出行监测平台组建数字“交通一张图”项目攻坚专班推进这一省重点项目,全面深化交通领域数字化改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