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南湖区品质交通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
嘉善罗星至南湖七星公路(南湖段)工程按期完工,320国道改建、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一期)、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七沈公路贯通提升等工程加速推进……放眼南湖区,交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建设者铆足干劲向前冲。 时至年中,南湖区统筹当前和长远,积极谋划一批战略性、牵引性强的交通有效投资增长点,晒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核”成绩单:截至6月底,今年全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32%,聚焦通行能力提升、绿色出行升级等方面打造品质交通,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也反映着区域经济的活力。不久前,《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建工程涉沪杭高速公路抬升改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批,标志着项目从理论构想步入了实际操作的阶段,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工程迎来重要里程碑。 在项目施工现场,保通道路上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持续轰鸣,亚太路主线上钻孔灌注桩钻机、水泥搅拌桩机不断钻进……“不同于一般的交通组织方案,沪杭高速抬升项目可谓困难重重。”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是整个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建工程最重要的方案,整个项目的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打通亚太路科创带,将南湖区南北通行时间由原先的3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串联起湘家荡科创湖区、南湖高新区、梅花洲科创新城三大核心区。 高质量项目建设是扩投资、优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南湖区积极推进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凤余支线北延亚太路、新老07连接线等12个重点交通项目提质增速,进一步完善“六横六纵三连”的骨干路网,提升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依托“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今年南湖区将力争实现总投资5亿以上的交通建设项目实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全覆盖,总投资5000万以上的交通建设项目实现品质工程和平安工地建设全覆盖。 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对内,交通纵横成网;对外,通道建设加速——随着立体交通网织得越来越密,南湖区全力推动交通出行向智能、绿色、安全方向全面更新升级。 围绕“畅、安、智、绿、美”的公路建设目标,南湖区把“四新”技术运用于县道大中修工程,将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谋在前、做在前,全区农村公路养护应用覆盖率达80%以上,让公路耐用率进一步提升,全方位提升公路路域环境和通行质量。 “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改造提升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南湖区的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们计划完成大中修13公里。”该负责人表示,大中修项目的实施,使道路行车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路网服务能力,为沿线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大量科创企业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对促进南湖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南湖一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替代,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丰镇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配套码头建设,探索纯电、氢能等在内河船舶的应用,全力推动交通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全面更新升级,让现代化品质交通蓝图愈发清晰可见。 公路通向的是群众,连接的是人心。近年来,南湖区积极推动“路长制”向“路长智”转变,创新“一巡多责”综合巡查体系,今年累计派发各类工单1782件,闭环处理率100%,护航“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管什么时候来,我们这里的道路都是这么干净!”村民的言语中透露出自信与骄傲。 此外,南湖区还以数字赋能交通效率整体提升,突破路面堵、距离长、时效性差等传统运输难点,运用无人机+自动驾驶开展空中医疗配送、快递物流等场景应用,完善“空中120”应急体系,实现10公里范围内5分钟抵达救治现场,较传统救护车救援节省时间50%。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