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交通: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共富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4-07-17 来源:桐乡市交通运输局 作者:崔琪 浏览次数: 字号:[ ]

桐乡市公运中心坚持将惠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实事,用心打造“1+N”服务模式。以业务骨干强本领,党员干部展风采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党员干部在公路养护、安全监管、公交优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做好公路改造升级服务,畅通百姓“幸福路”。

紧扣“惠民交通”办实事。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打通乡村“断头路”“梗阻路”,使“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百姓增收的“致富路”、乡村振兴的“惠民路”。2022年以来,共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10.444公里、县道桥梁改造加固13座,县道大中修36.99公里,乡村公路大中修121.857公里。完成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工程,改造172个规范化路口,其中102个改建路口被列入嘉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完成普通省道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积极在数字化场景应用、“四新技术”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出行环境。

(二)完善公共出行领域服务,让群众“乘”心如意。

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出行服务为宗旨,持续做细做实公共交通领域惠民服务。一是硬件升级,群众候车更便利。深化全市公交候车亭智能化提升改造,新改建公交候车亭20个,服务上突出便民属性,站点配备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可实现公交实时到站信息查询、语音报站和公益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二是线路优化,乘客出行有“温度”。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对全市公交线网进行梳理规划,今年以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条,开通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预约公交等特色化服务公交线路12条,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1条,新增更新纯电动新能源出租车2辆。三是服务升级,特殊群众有保障。组建出租车爱心服务车队,为中老年人提供出行服务,目前全市拥有爱心出租车38辆,截至目前开展服务7次。

(三)数字化改革惠民惠企,营商环境有效提升。

一是升级数字基建。以迎宾大道为试点,建成8个全息路口、1套智慧斑马线,打造全过程精准管控、全方位立体服务的数字化城市道路。二是打造数字监管。深化“浙运安”智控平台应用,客货运企业驾驶员安全码申领使用率、异常情况申诉处理率及隐患处置率均达100%;重点普货运输企业,均已建立动态监控管理制度,车辆覆盖率100%。三是打造数字教学。以全通驾校为试点,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智能教学改革,探索构建“VR +AI +实车驾驶训练”三位一体的机器人智能驾驶培训新模式。

(四)落实行业管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提速。

坚持“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服务”的工作理念,以“服务群众、助力企业、提升管理”为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一是强化标准引领。制定桐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为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支持。二是加强政企互动。深化“一企两员”制度,积极做好政策宣贯和行业指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提速运输指标。2024年1-5月桐乡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营业收入15.98亿元,同比增长16.8%;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0.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8%。

下一步打算

继续发挥党建品牌辐射效应,形成党建提质、服务增效、任务达标的良好态势。

(一)打牢养护“基础桩”,提升共富服务保障水平

推动党建工作与公路养护工作深度融合,以“构建长效、常态化管养机制”为目标,积极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通行环境,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助力全域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桐乡大道、绕城东路等部分路段主路及辅道国道养护大中修;计划实施崇新线、俞众线等共计8公里县道养护大中修。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动态消灭差等路、提升次等路,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将有效提升至25%。持续完善26个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力争在全市11个镇街道均能设立客货邮服务站点,实现农村物流节点多站合一、资源共享。

(二)拓宽服务“民心桥”,发挥公路交通力量

立足出行更方便,聚焦群众更满意,持续完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发展绿色低碳出行,进一步优化公交服务体验。下半年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6条,新增更新电单车站点不少于100个,投放电单车1000辆。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任务,完成40辆国四营运柴油货车淘汰补贴发放。计划更新纯电动公交车5辆,新改建公交候车亭不少于6座(其中智慧站台1座)。深化绿色低碳和“无废”理念,指导奥迪、大众2家汽修企业创建无废4S店,争取年底创建成功。以“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为契机,有序推进自动驾驶公交、出租车试点工作。

(三)创新行业“监管阀”,提升行业治理效能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建引领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质效并进。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纳入日常管理重点,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除险保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确保平安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加大惠企政策力度宣传,不断提升各项数字化平台服务效能,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红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