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打造“低空经济”新模式 |
当前,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多地正抢滩低空经济,为打开新质生产力“向上”奔涌的空间。其中,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令人瞩目——它不仅开启了自动巡检的“云端视角”,架起了应急救援的“空中桥梁”,还打通了物流配送的“空中动脉”…… 今年,“嘉兴市城乡无人机运输和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这也是无人机项目首次入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该项目以智能交通技术的“一江春水”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精准打开低空经济的新“蓝海”。 在这项试点中,无人机成为关键一环。 中午十二点,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的无人机基站上,医务人员取下血液样品,迅速送往检验科室,完成了一次争分夺秒的“空中送血”任务。 “这次的血液样本是从南湖分院凤篁院区运输过来的,车辆行驶距离为30公里,一次运输至少需要40分钟。采用无人机配送医疗资源能缩短四分之一的时间,同时能够节省院区在资源配送方面的人手。尤其是在微量资源运输上,无人机更加灵活且性价比更高。”嘉兴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说道。 目前,已开通嘉兴市中心血站至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至南湖分院凤篁院区、凤桥卫生院至三星村卫生站等7条航线,形成“30分钟低空救援区”。 与传统无人机不同的是—— 这些航线上所采取的无人机使用的都是全自动飞行模式。只要医院有需求在线上发起订单并选择无人机血液应急配送,无人机就会根据订单预设的航线完成取货、配送等任务。 那么,这一系列的任务是如何在线上完成操作的,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湖交科院”)给出了答案。 “在我们‘路空一体’平台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航线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无人配送、无人机投递等集成化管理服务功能,平台智能化操作可实现海量、高密度、多架次、异构平台无人机的全面监管和调度保障。”南湖交科院运营中心主管、负责人赵琪口中的“路空一体”平台为南湖区探索智能交通、发展低空经济带来了强大助力。 随着无人机医疗物品运送,城乡物流配送、城市综合执法、道路巡检等“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成功应用,13条飞行航线覆盖嘉兴市内约80%区域范围。 可以说,嘉兴南湖区在推进“路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产业发展上,展现出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战略眼光,但是向天空要空间、要效率只是其宏大布局中的一环。近日,南湖区智能网联车辆集中发牌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全市首批8辆智能无人车正式获得官方授权并投入运营,这一举措更是完善了“路空一体”中路面智能交通网。 此前,无人驾车物流车就已经悄然融入了嘉兴的日常生活,穿梭在街头小巷中,为市民带来了便捷与惊喜。“无人驾驶车一天配送快递3-4次,每天运输超过2000件快递,这原本是3位快递员一天的量。”无人驾驶物流车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将在年底投入无人驾驶物流车超100辆,实现南湖区无人配送物流全覆盖。” 不管是无人驾驶快递车还是无人机配送,这些场景的应用都体现了嘉兴在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嘉兴市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崔羿青说道,“实际上,嘉兴市发展低空经济主要围绕‘急难险助’展开,医疗场景就是其中之一,依托‘路空一体’,我们能够使用大数据去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无人化运营,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南湖区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编制《南湖区低空空域管制区与航路航线规划》,规划全域低空飞行航路,分层分类解决空域利用问题,统筹设置起降场所。崔羿青还说道,“目前航线的常态化运营,‘自我造血’能力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将协同合作企业和南湖交科院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场景,打造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应用平台,推进商业化运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加速形成和释放新质生产力。”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