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浙江”背景下,平湖绿色航运这么办

发布日期:2025-03-12 来源:平湖市交通运输局 作者:金磊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浙江在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军作用,打造内河绿色航运廊道。去年以来,平湖市聚焦绿色航运发展,通过打造新能源船舶、建设新能源船用充电设施以及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等多方面举措,全力助推“航运浙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相关工作实现省内、市内多个“首次”创新。

一是聚焦新能源船舶建造应用,开启绿色航运新引擎。平湖市积极推动新能源船舶的建造与应用,助力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去年8月,浙江省首艘内河64标箱纯电动集散两用船“吴兴瑞港001”在平湖顺利接水,标志着平湖市海河联运正式开启纯电动运输新时代。今年3月,由平湖华海造船承建的国内沿海首艘“混合电力动力”车客渡船“浙象汽渡12”顺利接水,这艘融合多项创新技术的船舶意味着我国沿海渡轮绿色化发展迈入新的应用阶段。此外,平湖市还成功建造了内河LNG双燃料动力货船、公务船、纯电池动力客船等多种新能源船舶,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船舶的种类与数量,形成新能源船舶建造平湖经验。目前,平湖市已建成各类新能源船舶14艘,待建10艘。

二是聚焦新能源船用充电设施,畅通绿色能源补给链。平湖市高度重视新能源船用充电设施的建设,将其作为推动绿色航运发展的关键环节。去年11月,嘉兴航区首个新能源船用充电桩在平湖市横塘桥水上服务区顺利完成安装。该充电桩采用船舶专用电缆,充电功率达800kW,支持4枪同时充电,具备防风、防水、防锈、防漏电等多重防护功能,船员可通过手机APP和遥控双系统进行智能控制。该设施的建成,不仅为新能源船舶的运营提供了关键支持,还填补了嘉兴航区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的空白。目前,平湖市已建成新能源船用充电桩1处、待建5处,满足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需求。

三是聚焦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筑牢绿色生态防护墙。平湖市持续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依托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系统,建立健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监管机制。目前,平湖市已累计建成船舶垃圾接收点39个、生活污水接收点27个。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水上厕所”革命,开展100~400总吨货船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装置安装工作。此外,平湖市还积极落实联合监管机制,推进船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去年以来,平湖辖区内河码头及第三方接收单位累计接收船舶污染物16389艘次,共计1158.47吨。其中船舶垃圾24.24吨;含油污水439.89吨;生活污水697.34吨,各类污染物转运处置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平湖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加快绿色航运发展,为“航运浙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平湖市将继续深化绿色航运发展,推动内河航运向低碳、零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