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艘沿海混合电力车客渡船“平湖造” |
3月10日上午,国内沿海首艘“混合电力动力”车客渡船“浙象汽渡12”在浙江平湖华海造船基地顺利完成接水仪式。这是继去年省内首艘箱式电池动力集装箱货船交付后,平湖船舶制造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平湖向打造平湖特色船舶修造基地目标迈出关键一步,也是平湖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成果之一。 技术领航:双项创新填补行业空白 作为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浙象汽渡12”实现两大核心技术突破: 1. 绿色动力系统:采用柴油发电机组-锂电池混合电力推进技术,相比传统燃油船舶,能耗降低30%,预计每小时减少碳排放超70千克,污染物排放下降20%以上; 2. 智能减摇装置:首创“直翼舵桨+全航速直翼减摇技术”,在9.5节航速下仍可降低船舶横摇幅度超20%,显著提升载车稳定性与乘客舒适度。 产业跃升: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这些拥有核心制造技术的船厂,是平湖绿色航运发展的‘孵化器’。”平湖市港航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平湖以“两新”政策为指引,已构建起“三链协同”发展格局: 1.技术链:依托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展船舶制造技术研发,形成新能源船舶制造体系; 2.制造链:华海造船等企业已承接新能源船舶订单超亿元,船型涵盖货船、车客渡船、客船、公务船等等。 3.服务链:嘉兴航区首个新能源充电桩落地平湖,解决浙北地区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难题。 港产联动:黄金水道激活临港经济 平湖以“港口流量”撬动“产业增量”,2024年已通过重点项目招引和产业加码赋能实现临港经济能级跃升: 1.水运枢纽升级:全年内河水路货运周转量突破27亿吨公里,同比激增16.44%,增速在嘉兴县市保持前列; 2.运力结构优化:新增14艘64TEU标准化集装箱船舶,集装箱总运力达5335标箱,同比增长42.5%,单船载货效率提升15%; 3.产业协同裂变:依托乍浦-独山港区联动发展,吸引新凤鸣独山能源、卫星化学新材料及氢能利用一体化等两个百亿项目落户增产,进一步激活水运产业经济。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